Day 3
2012.03.30
Cuzco
多雲時晴,2-21 C
清晨從Lima搭乘Star Peru 的1113班機出發。
一個小時10分鐘後,飛機準時在Cuzco機場降落。事先恰妥的旅行社人員Yolanda 已經在出口處,高舉著有我名字的牌子前來接機。
搭Yolanda 準備的的專車(美金5 元)赴旅店BEST WESTERN Los Andes De America。旅店有供應Coca Tea(古柯茶),是樹葉加草的味道,味道並不怎麼樣,但說是可以減輕高原反應。
在出發前,已經透過Booking.com預訂了BEST WESTERN Los Andes De America,一間臥室加一間小客廳的套房,每晚80美元。網路上評價不錯。實際入住後,也很滿意,給它打96分。
BEST WESTERN Los Andes De America 是一幢西班牙式的連幢樓房建築(就是有左右鄰居的樓房),座落在Plaza de Armas(市中心廣場)附近的街上。職員都很有禮貌,裝潢擺設也很雅緻。
Plaza de Armas的字面意義指的是武器廣場,或譯為遊行廣場(Parade Square),是西班牙在美洲所建城市的特色之一。Plaza de Armas建於市中心,一般行政機關、教堂䏜重要的政經文化設施則建於四週。戰爭時,作為庇護所,同時也是提供武器的軍火倉,故名之為"武器廣場"。
當站在那明亮而舒適的的中庭,環顧四週環繞的兩層客房和迴廊時,依稀覺得自己根本就是16世紀歐洲古老豪宅的莊主--雖然只是一個有點蠢的幻想,但還是很愉快。...
中午懶得出去吃飯,便在中庭的餐廳點了Spaghetti,加上啤酒,心裡琢磨著古代貴族的舉止,慢條斯禮、人模人樣地吃了頓午飯。
餐廳手藝的很一般,連飲料一共大概快20美元,並不便宜。
下午依Yolanda的建議,參加當地的Cuzco半日遊,參觀Cuzco的市區教堂、北郊的Sacsayhuman遺址、印加古道(Inca trail)的入口等。Tour全團約十個人左右,每人美金35元,但須另付套票的錢(好像是S/70,但因為是和所有費用都算在一起,正確金額不確定)。
Cuzco是印加帝國的首都,標高3,400米。很多人一下飛機都會因為它的高度而得了高山症,症狀包括呼吸急促、頭痛、噁心等;幸好我完全沒有這方面的反應。
據說Cuzco是南美最具觀光價值的城市之一,至少我個人認為是比Lima值得多待幾天。
中央廣場(Plaza de Armas)
Cathedral大教堂(Catedral),興建期間長達100年。
巷口
街上
中央廣場
街角
賣東西的小男孩
路邊
彈琴老人,這裡的人們都不太笑
Plaza de Armas 街角
石磚馬路
有點像紫禁城裡的深巷
廣場邊
路邊擦鞋的男人
街上
交警
Q'orikancha vs. Convento de Santo Domingo
太陽神廟 vs. 聖多明尼哥修道院
直接蓋在印加神廟上的天主教堂
Q'orikancha 是印加帝國的太陽神廟 ,相傳外牆覆滿了金板。想象中,大概是"滿城盡是黃金甲"的輝煌景像吧?
西班牙征服者(conquistador)來了之後,在Q'orikancha 原址之上直接蓋了間修道院,就是現在看到的Convento de Santo Domingo。至於原有的太陽神殿究竟是被西班牙人拆燬了還怎麼回事,因為沒跟上導遊的解說,待考。
Q'orikancha 原有的金板全被西班牙人(包括軍人和傳教士)刮了下來,帶回西班牙,孝敬自己的妻小鄉里。至於那些印加人們,大概是一旁捶胸頓足吧?
聽起來,那些西班牙人真是有夠鴨霸...。
時隔五百年,那位看起來像是大學教授的導遊先生用略帶沙啞的聲音控述這段令人聞之鼻酸的歷史,語氣中仍帶著不平和憤慨。想起從前讀書時唸的,百年前中國也一樣受到帝國主義列強的欺壓和豪取強奪,和此相當類似,所以滿能理解他心中的感受。
Convento de Santo Domingo
蓋在印加太陽神廟原址之上的西班牙天主教堂 Convento de Santo Domingo
Convento de Santo Domingo內一景(很多地方不准拍照)
Convento de Santo Domingo內的畫廊
天花板曾經被人整個刮空,原因不明。
Q'orikancha原有的黃金神壇,祭拜神鷹、神豹和神蛇。
牆上原來貼滿了黃金片,後來給西班牙人掠奪一空。
從教堂內看Cuzco市區
Sacsayhuaman
古印加要塞遺址
Sacsayhuaman位於Cuzco北邊不遠的郊區,是古印加帝國要塞的遺址。
根據導遊的介紹,要塞是古印加帝國集數萬人力,從遠處搬運無數的巨石建築而成。巨石與巨石之間利用榫溝相互嵌合,沒有水泥之類的黏合物。聽起來好像是很不簡單的工程技術。
但這看來堅固的要塞並沒能抵擋住西班牙人的船堅炮利,最後還是棄守了。
那些年,這片土地上不知道究竟發生了多少的可怕而殘暴的事。
真是印加人的一段悲傷歷史。
離這不遠處,是真正印加古道的起點,要走上十五天才能抵達Machu Picchu。
Sacasayhuman,發音類似"Sexy Woman",很好記。
Sacasayhuman
印加古道的起點,走上十五天可達Machu Picchu
潺潺流水是引自山頂的泉水,做為灌溉用水
秘魯婦人和她的alpaca(羊駝),時近黃昏,氣溫急速地下降。
從山上看Cuzco。
Day 4
2012.03.31
Cuzco
多雲,2-21 C
今天參加Yolanda 建議的另一個tour,也是半天,全團約10來個人,參觀Moray梯田和Maras鹽礦田。
雖然很多人認為不要參加tour,自己搭車去玩就行了。但依我計算,由於不用自己付計程車錢、找景點、省掉錯誤、浪費的時間和金錢,除非懂西班牙文,否則參加小團體的tour 還是合算的。
一路上,秘魯的野外風光並不特別。植被景觀雜亂,有點窮山惡水的味道。偶遇幾個小村莊,農作物也都長得哩哩啦啦、雜草叢生;牛羊等牲畜則比我們一般在別的國家看到的來得瘦弱得多。看來不只是自然環境惡劣,秘魯人民的農牧技術也還相當落後。
來到荒遠山間的Moray梯田。
圓形的梯田,一圈圈的排成同心圓。原有的排水、灌溉設施和石階等都仍然保存了下來。
梯田真正用途至今不明。有些人說是印加人用來實驗不同的農作物,因為各層梯田的溫度差距非常明顯。有些人則說是做為拜神之用。
操著濃厚的西班牙腔的導遊介紹說,站在圓圈的中心,可以收集到大自然的能量。我說,這聽起來像中國太極的「氣」。
但導遊沒理我。
前往Maras鹽田的山路更為崎嶇窄小。一路上彎彎繞繞的,險象環生。由於全是泥巴路,看來只要下場大雨,就會發生土石流。
Maras是一個坐落在叢山中的很小、很偏遠的村子,唯一的生產大概就是鹽巴。那是五百多年前開發出來的岩鹽礦,人們把水和泥漿引入一畦畦的鹽田裡,經沈澱後取得鹽巴。
村裡有些小店,專賣觀光客一小包一小包的鹽巴。我買了兩小包,各S/2.0,回來後尚未曾動它,不知滋味會不會比我們慣用的海鹽更好。
地處南半球的祕魯現在算是夏末吧。白天氣候很溫暖,要穿短袖衣裳;但因為高原的關係,Cuzco夜裡氣溫陡降,只剩下3-4度 ,須要穿上厚外套。
這時來Cuzco,聰明的做法是穿夏天的衣服,另外帶一件稍厚的夾克、外套,夜裡在戶外披一下就夠了。至於毛衣等則不用帶,穿脫太麻煩,也根本用不上。
雨季要到4月底才結束,但這兩天並沒有下雨。
入夜後,在Plaza de Armas 附近一家豪華型的餐廳"Inka Grill"用晚餐。點了沙拉、alpaca肉、一罐秘魯啤酒Cusqueña。
alpaca肉爛爛的,又貴又不好吃。沙拉盤內有黑玉米、蕃茄、蕃薯、酪梨等,澆上檸檬汁,顏色雖然很熱閙,但其實口味相當清淡。看來,清淡是秘魯菜的特色。
據說,秘魯是全世界蕃薯的發源地,這裡的蕃薯、玉米種類非常的多,據說各有好几十種。
秘魯人愛吃天竺鼠(Cuy),像烤乳豬一樣,但我沒試過,不知滋味如何。後來看了那燒成半焦的鼠頭鼠腦後,也完全不想試了。
到餐廳的路上,被一位下巴留著山羊鬍的賣畫小伙子給纏上,他堅持蹲在餐廳外,說要等我用完餐再談生意。
小伙子自稱是美術學院的學生,死活要我買他"自己畫的"一幅油畫。開價S/100,我還價S/50,他做出一幅痛不欲生的模樣,但立刻就和我成交了。
回到旅店後,在燈光下再仔細瞧了下這幅花了台幣550元買回來的那位小伙子的大作,水準真不怎樣。如果真是他畫的話,很想告訴他,少年ㄟ,別再玩了,還是找個更靠譜的工作幹吧...。
後來我又碰上好多「畫家」,都堅稱他們賣的是自己畫的的畫,其中還包括一個十一、二歺,流著鼻涕的小男孩,也用支離破碎的英文這麼說,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了解那些英文字句的意思...。
深夜裡的Marching Band
深夜,聽到街上有鼓聲及喇吧演奏聲。反正不想睡,便披衣出門看熱閙。沒想到外面人山人海,穿著金色華麗制服的樂隊正在街上遊行,有點像台灣的八家將。
那遊行據說這是為了第二天的復活節所做的活動。
在接近冰點的空氣中,年青的遊行者,男男女女,都表演得很瘋狂入戲,全身是汗,直到午夜才散去...。
上一篇: 秘魯九天自在行(一):利瑪
下一篇: 秘魯九天自在行(三):Sacred Valley
留言列表